查看原文
其他

贲圣林:中国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需要填补四大能力赤字

贲圣林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2018年7月6日下午,《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发布暨《金融科技青年论文选集(2018)》征集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教授出席并发表演讲,指出目前金融科技发展需不断强调的四种能力:一是定力,包括自我克制,以及对行为边界和能力边界的把握;二是活力,是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的活力,需要通过规则的制定取得规范与发展之间,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三是耐力,目前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引领世界的良好势头,但唯有培养好耐力才能让金融科技行业行稳致远;最后是动力,这是文化的问题,是关乎行业和企业走哪条道路的问题,也是不忘初心的问题。在强监管的今天,需要走向更高水平和走向全球发展的未来,金融科技需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处理好能力短板,才能构建一个负责任的金融科技产业。

·以下为演讲要点整理:

第一个关键能力:定力。具体来说包括自我克制,以及对行为边界和能力边界的把握。

作为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业务分支,最近网贷行业风起云涌,许多投资者一味追逐高额利息而没有真正认识网贷行业的风险。有些企业更倚仗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大数据和信息优势,做违反商业道德伦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金融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这些新兴的产业要有定力,要能够自我克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谨慎地处理好自己的能力边界和行为边界的问题。因为在金融科技如此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仅仅依靠监管机构实时、及时厘清全部规则实属不易。对于飞速发展的金融科技行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行为边界需要自己把握。

同样需要企业谨慎处理的还有一个业务边界的问题。只要是从事金融业务,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持牌和资质问题。只有在内部依托金融机构规范地自我约束,加之在外部建立一个良好的约束机制和规则环境,才能形成持续的定力机制。在面对快钱诱惑的时候,面对快速做大的诱惑的时候,不是首先考虑抓住制度漏洞,监管套利,而是能看到如何侧重于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定力。

第二个关键能力:活力。我们所说的活力是在一定边界范围内的活力。需要通过规则的制定取得规范与发展之间,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

大家知道我来自杭州,这是一座创新创意气氛热烈的城市,浙江大学的毕业生自己创业的比例在国内首屈一指。创新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增长点,也获得了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当创新一旦和金融相结合,所形成的金融创新这一概念最近在社会上却声誉堪忧。活力和创新当然是必须的,值得鼓励的,但是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活力和创新来驱动则取决于规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取决于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通过这样的平衡所创造出的一定边界范围内的活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活力。

要取得这一平衡的关键是制度规则设计的弹性和灵活性。之前的发言者讲到了金融试验田和监管沙盒,它们得以实施的关键因素是规则的灵活制定赋予了创新的试验田和孕育生长的空间。我衷心地希望今后通过平衡、合理的规则制定,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和生态的活力得以继续保持。

第三个关键能力:耐力。目前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引领世界的良好势头,但唯有培养好耐力才能让金融科技行业行稳致远。

在分享第三个关键能力之前,我想先简单谈一下目前的全球金融科技格局。在当今的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应该说中国至少是坐在主桌上的。6月初我所率领的浙大互联网金融院的研究团队在荷兰举行的金融科技(Money20/20)欧洲大会上发布了《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GFHI)》得到了多方关注。我们团队把全球范围内30个经济区做了研究和排名,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旧金山湾区(硅谷)、大伦敦地区、纽约湾区,其中中国的三大经济区在前6名中占到了三席。这说明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引领世界的势头和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牢不牢,实不实,我们能否笑到最后?我想这是我们政府、监管机构、业界都特别关心的。这关乎耐力的问题,而要在金融科技赛道上保持长期领先的势头,业界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与执行能力。 

我们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所引领的“中国模式”发展,是一种爆发式的增长,而“英美模式”相对来说是渐进式发展。在一带一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个模式能否被复制到一带一路等欠发达地区,需要依靠我们的综合能力,需要政、产、学、研形成共识,需要我们监管规则的明晰,需要我们监管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标准制定的完善,需要我们学界研究的跟进。

以监管规则为例,当我们今天在说监管沙盒的时候,应该要警醒的是,其实我们的话语权已经被人抢占,因为监管沙盒目前已经在9到10个国家与地区得到了应用,获得了全球范围的认知度。以标准制定为例,当我们今天在谈《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的话语权已经被人抢占,因为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词是人家两年前才造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仅仅在过去两年金融科技的概念就远远胜于互联网金融?这个问题值得学者、政府、业界深刻地思考。

我刚刚在剑桥参加了一个金融科技主题讨论会,会议中谈到肯尼亚的第三方支付产品M-Pesa在国内非常成功,已经推出10年以上,但在全球范围也没有形成被广泛模仿发展的局面。那么反求诸己,如果要向全世界输出“中国模式”、中国思想,我认为学者们在总结提炼业界案例的时候,提升理论方面,还要继续加油。我四月初在MIT遇到IMF的前任首席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原本不是金融科技,但是很关注金融科技,尤其关注中国的金融科技,他的团队期望研究能否把支付宝这样的生态环境复制到巴西。有更多的人关注金融科技和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行业领导者是一件好事。但反过来,我们中国的大学老师有没有想过站在另外一个高度,将我们优秀的案例,优秀的实践传播出去呢?

刚才杨涛主编说金融科技的研究未来有十大要点,最后一个要点是关于金融科技人才的,依我看这个应该排在前面。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重中之重就在于人才,不仅要用技术人才,要用管理人才,要用监管人才,大学教育更需要人才。可惜我们目前绝大多数金融专业的老师的经验、知识结构和实际及行业前沿的联系远远不够。所以我之前说我们大学对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贡献度相对业界等是最低的。如何能够让中国金融科技行业行稳致远?耐力的培养,综合实力的培养是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大学责无旁贷。

最后一个能力是动力。这是文化的问题,是关乎行业和企业走哪条道路的问题,也是不忘初心的问题。

最后,我觉得金融科技要持续发展,文化是第一位的,而文化、情怀、价值观需要达成一致。我十几年前在业界工作时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进修,当时认为讲企业文化的老师都是最没有水平的,因为企业文化似乎不能解决实际和具体的操作问题,但后来通过在业界和学界不断的实践和积累、观察和研究,明白了文化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的金融创新都是以套利为导向,都是为了把钱从别人的口袋放在自己口袋,而不是为社会,为国家,为行业服务,那我们为何需要这样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和创新也就不会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

小结一下,今天我分享了四个方面的能力:定力、活力、耐力,最后是动力。如果说过去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快速发展到今天,占领全球领先地位,是因为我们广大消费者的拥抱,因为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因为我们的监管机构一度的包容和缺失;那到了强监管的今天,到需要走向更高水平和走向全球发展的未来,我们金融科技产业和企业需要快速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处理好我们的能力短板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负责任的金融科技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绿色、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只有这样的我们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各位也会更加幸福。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发布,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历程,深度研究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热点。本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对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研究。本书是年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2018年度报告,其主题是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全书分成10章和4个专题,最后还列举了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以及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大事记。

扫码阅读报告发布稿

扫码购买报告正式发行版

编辑  白若云 何子晴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鄂志寰: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戴维·马什:长期来看 美元的国际货币统治地位会受到动摇

吴晓求: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贾康:立足外部变化,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

庄恩岳:金融支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